時間:2022-01-01
目前人們對QbD的認識日益加深。實施QbD理念的目的并不是消除商業化生產中人(人員操作)、機(設備)、物(原輔包)、法(生產工藝、工藝參數)、環(環境溫濕度、微生物控制等)、測(分析方法)所導致的藥品批內和批間的變異性,而是通過處方開發、工藝開發/驗證和分析方法開發/驗證分別開發出穩健的處方、生產工藝、分析方法以及相應的設計空間(Design Space),在GMP生產車間轉化為能夠落地的控制策略,從而確保能夠持續地生產出質量穩定、具有足夠工藝能力的藥品。
設計空間的主題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重點介紹設計空間的分類、為什么要建立設計空間以及設計空間/控制空間與PAR/NOR的區別,下篇將重點介紹如何開發工藝設計空間、如何通過設計空間判斷工藝穩健性。
ICH Q8對設計空間定義為“已被證明能保證產品質量的輸入變量(如物料屬性)和工藝參數的多維組合和交互作用的范圍”。產品設計空間可分為處方設計空間、工藝設計空間和分析方法設計空間,本文主要討論工藝設計空間。工藝設計空間是指一個可以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參數空間。設計空間的優勢在于為工藝控制策略提供一個更寬的操作面,在這個操作面內,物料的既有特性和對應工藝參數可以無需重新申請進行變化。
設計空間的研究是通過識別變異來源,通過生產過程設計管理變異性以及使用設計空間預測產品質量屬性,促進對生產過程的理解。具體來說,工藝設計空間包括所有的單元操作、描述每個單元操作的過程參數以及所使用的原輔料,設計空間受所有工藝參數的可接受范圍限制,包括關鍵工藝參數(CPPs)和非CPPs。由于設計空間的邊界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為保證能夠持續可靠地生產出合格產品,往往在設計空間的范圍內建立一個控制空間(控制空間為確保藥品具有足夠的工藝能力而在設計空間內劃出范圍更小的空間),用于保證工藝性能和產品質量的可靠性。
狹義的設計空間僅指工藝設計空間,廣義的設計空間還包括處方設計空間和分析方法設計空間。
按照制劑開發的不同階段,可將工藝設計空間分為小試設計空間、中試/工藝放大設計空間、注冊批次生產、預驗證/驗證設計空間以及生命周期管理設計空間,如下表所示。
一般選擇建立設計空間的原因可分為以下3個方面:
PAR(被證明的可接受范圍)為在保持其它參數不變的前提下,對單個變量的范圍進行考察(一般采用OFAT/EOF進行研究,具體方法可參見此前文章TRA部分)。操作應在此范圍內進行,當保持其他參數恒定時,在此參數范圍內操作將生成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產品。如下圖,綠色區域代表建立的整個設計空間,由于PAR未評估輸入(物料屬性、工藝參數等)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由兩個參數獲得的PAR范圍組合(橙色區域,其部分范圍位于不合格區域)并不與設計空間完全等同。
NOR(正常運行范圍)描述的是目標操作條件鄰近范圍,其中包括正常的操作波動(波動并不總能控制)。如下圖,通過OFAT/EOF研究確定單個參數的PAR后,在其中間確定一個設定點,該設定點設置的一個鄰近范圍稱之為NOR。NOR是在PAR范圍內被定義的范圍,用在生產操作指南中作為一個工藝參數能夠被控制的目標和范圍,在此范圍內,生產單元操作的物料和最終產品能夠符合放行標準和CQAs的要求。以往,我們只提交每個參數的NOR,在該范圍以外的任何改變將表示批次失敗,或者必須在變化實施之前提交并獲批補充申請。而應用批準的設計空間,任何在NOR范圍外而在設計空間范圍內的變化均可接受。
重慶市北碚區水土高新園區方正大道
渝ICP備11005917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0902000907號
Copyright ? 2020 Porton Pharma Solutions Ltd. Digital BY VTHINK